
牙周病是怎么回事?这些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
不少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往往是"上火啦",随手买支牙膏了事。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初警报。牙周病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,初期症状不明显,却会在不知不觉中牙齿的支撑组织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牙周病从何而来?
牙周病的始作俑者是牙菌斑。当我们进食后,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间,细菌就会趁机繁殖,形成黏稠的无色薄膜,这就是牙菌斑。如果未能及时清洁,牙菌斑会逐渐钙化变硬,形成牙结石。牙结石表面粗糙,更易附着细菌,刺激牙龈发炎,形成恶性循环。
除了清洁不到位,以下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:吸烟习惯会降低牙龈组织的抵抗力;激素变化如孕期、青春期更易出现牙龈问题;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会影响口腔组织修复能力;还有遗传因素和压力过大等。
牙周病的进展过程
牙周病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。初是牙龈炎阶段,表现为刷牙时出血、牙龈红肿,这个阶段损伤还是可逆的。如果不加干预,会发展为早期牙周炎,开始出现牙周袋,牙龈与牙齿分离形成小口袋。进入中期,支撑牙齿的牙槽骨开始被,牙齿可能出现松动。到了晚期,牙槽骨丧失,牙齿明显松动,终脱落。

如何识别牙周病信号?
留心观察这些迹象:刷牙或使用牙线时牙龈出血;牙龈持续红肿;口腔异味难以消除;感觉牙齿变长(实际上是牙龈萎缩);牙齿间出现缝隙;吃东西使不上劲;按压牙龈时有脓液渗出。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都建议尽快就医检查。

治疗与日常护理相结合
确诊牙周病后,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。基础治疗包括洁牙去除牙结石,以及牙根面平整术清除牙周袋内细菌。中度病例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治疗,而晚期患者则需考虑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。
治疗后的维护同样重要。正确刷牙(每天两次,每次两分钟)、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、定期口腔检查(建议每半年一次)是预防复发的关键。吸烟者应当努力戒烟,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水平。
走出常见误区
不少人认为"牙龈出血就不敢刷牙",这其实是不对的。出血部位更需要轻柔而地清洁,才能消除炎症。还有人觉得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,事实上牙缝是因为之前被牙结石填满,清除后暴露出本来存在的问题。"年纪大了一定会掉牙"也是错误观念,良好口腔护理可以终身保有自然牙齿。

结语
牙周病是可控可治的,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就能有效保护牙齿健康。一口好牙不仅关乎美观,更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全身健康,值得每个人用心呵护。